近日,一则以“爱与感恩”为主题的泰国的公益广告,刷屏朋友圈,这段6分多钟的视频感动了很多人,也深深地打动了我。
这则广告讲的是一个叫巴乍的优秀小学老师,每天带着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去上课,让母亲坐在教室的最后排,老人的生活几乎无法自理,吃饭都要靠喂,而且还时常莫名地走失,老人的怪异行为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,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也经常回头看。
于是,家长们开始担心老师带母亲来上课的这个行为会影响孩子们学习,大家找到校长,希望校长能解决这个问题,校长提出给巴乍老师找一个人照顾母亲,却被巴乍拒绝了,“这是我自己的妈妈,我是绝对不肯让别人代替照顾的。”
就在校长与巴乍谈话期间,老人又不见了,巴乍急忙四处寻找,学生们得知老奶奶不见的消息后,纷纷主动去寻找,满校园都是奔跑的孩子,他们边跑边喊:“奶奶”,家长看呆了,或许他们从来没想过孩子会对一个陌生人表示出如此的关心吧?
巴乍老师的行为默默地影响着孩子,爱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悄悄地生根、发芽,家长们突然发现孩子变得懂事了,“要是我长大了,我一定会给妈妈开车。”一个小男孩对正在开车的妈妈说,有的孩子会将父母拥在怀里……
这则公益广告结束的时候,打出了一行字——百善孝为先。其实,这则广告感动我的不仅是巴乍老师对母亲的孝顺行为,还有孩子们心中流淌的爱。
学会爱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
爱是一种力量,是一种能力,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最不该忽视又容易被忽视的宝贵品质,然而,更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给孩子输入“成功教育”,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。
“你要好好读书,将来才能找一个好工作,生活才会幸福,不然就会去做清洁工,扫垃圾。”
“别人都考满分,你怎么才考了97分,这要是高考,差三分得刷下多少人啊?”
“你不好好读书,还想着买玩具,休想!”
……
当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了温情与爱,只剩下冷冰冰的成绩时,孩子心中的爱便慢慢消失了,同时也与家长们设想的成功越来越远,因为没有学会爱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,这一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心理学家证实的结果。
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列·博克历时76年,记录了一批人从青少年开始到人生终结的各种状态与境遇,以研究到底哪些因素会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。
成功的定义包括10项标准,其中2条与收入有关,4条与身心健康有关,4条与亲密关系、社会支持有关,最终发现帮助一个人迈向繁盛人生的的因素有:不酗酒不吸烟,锻炼充足,保持健康体重,以及童年被爱,共情能力高,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系。
研究还发现,与母亲关系亲密者,跟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,年收入高许多;在“亲密关系”这项上得分最高的58个人,平均年薪大大高过得分最低的31人。心理学进一步研究发现,懂得爱的人更擅长发现生命的意义,以及拥有被他人喜爱的能力,而这两个方面都能帮助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。
由此可见,我们大大低估了爱的力量,一直在本末倒置地去教孩子成功,其实,我们只要与孩子相亲相爱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别人,让孩子感知到爱的温暖,让爱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、发芽,我们的孩子就是成功的,更是幸福的。
让孩子学会爱,首先要学会珍爱生命
如何让孩子学会爱,首先他得自爱,一个不能自爱的人怎么能爱别人,一个不能爱别人的人怎么能够为别人所爱?什么是自爱?自爱首先就要学会珍爱生命,珍爱生命就是珍爱你生存的权力,不伤害自己,也不伤害其他人。
年10月18日,一个初三女生唐予心对父亲说了最后一句话,“我有信心,我一定活过来。”四个小时后,未满14岁的唐予心走完了短暂的一生,夺走女孩生命却是一次冒险的玩笑。
唐予心是一名优等生,还是班长,因为一次月考成绩下滑,被父母老师批评,父母要求她写检讨书,她便有了自杀的想法,在班级QQ群里和同学们讨论起了自杀话题,讨论以如何方式死亡才不痛苦,虽然有人曾制止,但最终被同学们的负面信息所掩盖。
最终,唐予心选择了服用秋水仙碱片,与她一同服药的还有同班的另外两名男生(经抢救脱险),在服用药物之前,她甚至还根据自己的体重计算出了服用多大剂量的药物能致死,之后,她分八次服用了颗秋水仙碱片。
在遗书中,唐表示自己的压力太大了,可真正等她药效起了作用,她又开始害怕,她几乎对在场的每个医生都说过,“一定要救活我,求求你们了。”她的同学说她服用药物只是为了吓唬吓唬父母,其真实性已经不得而知。
看过这个新闻后,我非常震惊,一个初三的孩子怎么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?是时候给孩子上一堂有关生命的教育课了,让孩子懂得生命的珍贵。
和孩子正面谈死亡,孩子还会懂得珍爱生命,中国人最忌讳“死”字,平时孩子在说话时,如果提到这个字,都会被父母骂一通,死亡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,不谈不等于不存在,我想这也是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爱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吧,那么,如何和孩子谈死亡呢?
很多家长感觉这个话题无从下手,不知道该怎么说,说得不好怕给孩子留下阴影,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说起。
我曾给儿子买过几条金鱼,儿子每天都会趴在鱼缸旁看金鱼游来游去,还会精心地喂养金鱼。有一天,有一条金鱼死了,儿子问我金鱼是不是睡着了,明天一早还会醒过来。
我明确地告诉孩子,金鱼再也不会醒来了,因为它已经死了,生命只有一次,死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。
儿子睁大眼睛看着我,然后眼泪啪嗒啪嗒地落下来,我对他说:“你一定很难过对吗?”孩子哭得更伤心了,我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,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去,这是自然规律,谁都无法抗拒,所以,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,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,爸爸妈妈好好地爱你,你也要好好地爱爸爸妈妈。
其实死亡并不是一个大而空的东西,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进行有关死亡的教育,比如一个孩子拼命地踩地上的蚂蚁,我们要告诉孩子,蚂蚁是有生命的,你将它踩死了,它就再也找不到妈妈了,妈妈也找不到它了,它的妈妈一定会很伤心。
只有敬畏生命,对身边的一花一草都心存感激,孩子才会珍惜生命,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,相反,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,才会对生命漠视,我觉得等到孩子大一些,有必要医院看一看,这对他们的心灵绝对是一次巨大的触动与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