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肌少症
风湿免疫科王颖芳
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,肌肉骨骼疾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。肌肉骨骼疾病中,骨质疏松症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,而人们对肌肉减少症这个疾病知之甚少,很多人甚至从未听说过。首先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肌肉减少症。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,是年由美国医生欧文●罗森伯格所提出,用以描述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损失。目前国际上将肌少症定义为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出现的骨骼肌力量、骨骼肌质量及生理功能下降的一种疾病。我们在25岁时肌肉处于顶峰状态,继而随着年龄增长,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走下坡路。虽然表面上看体重没有什么变化,但年龄越大,脂肪含量越来越多,肌肉含量越来越少,而且肌肉耐力也在退化。
肌少症、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均和年龄相关,其中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相伴出现被统称为“活动障碍综合征”,该综合征致使老年人易于跌倒和骨折,继而成为老年人群残疾、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在我们身边,肌少症并非少见病,以上海地区为例,大于70岁男性、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2.3%及4.8%;而香港地区老年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为9.4%。容易患病的人群包括:高龄人群,男性较女性更易发,饮酒量越多的人群越易发,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溃疡的人群易发,患有认知障碍的人群如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易发,以及平时进食蛋白质或维生素等过少的人群易发。
目前专家认为,肌少症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,它的发生原因包括:运动减少、激素水平变化、肌细胞退化死亡、营养不良及基因因素等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治肌少症呢?权威指南指出,防治措施包括运动疗法、营养疗法和药物治疗。首先,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肉数量和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。所以应鼓励人们自青少年时期就要加强运动,以获得足够的肌量、肌力和骨量。中老年时期坚持运动,运动方式和强度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。其次,营养疗法和维生素D的补充也非常重要。大多数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,因此建议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要保障蛋白质的摄入。另外,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,尤其在不能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老年人中更是如此,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肌肉无力、活动困难等。在老年人群中,建议常规筛查维生素D缺乏的个体,积极补充维生素D对增加肌肉强度、预防跌倒和骨折有重大意义。对于大于65岁人群,或者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,更推荐直接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。活性维生素D不需要肝肾转化,可以直接利用。研究发现,活性维生素D可以诱导肌肉细胞发育、增加肌肉强度和肌肉数量,从而减少跌倒风险。最后是肌少症的药物治疗,如生长激素类药物的应用,需要由专科医生来评估选择用药。
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肌少症这个疾病,充分重视、积极锻炼,每天补充足量的蛋白质、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,提升肌肉数量及质量。